欧阳询的《由余帖》中出现两个“乱”字(亂、乱),不足为怪!因为当时这两个字都在使用,是属于异体写法,当时还没有繁体字简体字的说法。
1、“乱”繁体为“亂”,是一个会意字,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亂”的本字。本义:理丝。这在小篆中还能看出会意的造型。如下图秦 · 李斯 · 唐人摹刻《峄山刻石》中的写法:
2、这种写法作为正统,流传比较广,所以大部分写法(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都是根据这种写法演变的。欧阳询的《由余帖》中也采用了这种写法作为其中之一。如下图:
3、大概从汉代开始,估计是为了简化,“亂”字出现了两种异体写法,也就是接近于我们今天的简化字“乱”字的写法。最早是在马王堆帛书中,如下图:
4、上面这种写法,出现在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帛书中,可以看到是在“亂”字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简化。同时在马王堆帛书中出现的还有另一中异体写法,这两种与今天的“乱”字写法很接近了,如下图:
5、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朝碑刻中出现了今天的简化体的“乱”字,见下图:
6、在欧阳询所处的唐代,这种写法渐渐多了起来,如下图《唐 · 唐人 · 月仪帖》中的写法:
所以在欧阳询的字迹中,也很自然地出现了“乱”字的写法:
综上所述:
自西汉开始,逐渐简化出现了“乱”字的写法,“亂”与“乱”并行使用,是属于异体写法,当时还没有繁体字简体字的说法,与我们今天所强调的书法创作中不能“简繁夹杂”使用是两回事。
很好解释,不须长篇大论。简繁体不同用是针对汉字简化后,意义不同的字简化为同一书写字,如:后是专指王后,後是前後;干是阑干,亁洗等等。而无、乱,等古今意义相同,现代书法作品当然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