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的提问和邀请。笔画越少越难写,这确实是初学遇到的一个问题。
那么,真的是笔画越少越难写吗?我看,也没有这个道理。
恰恰相反,笔画越少越好写才正常。例如《兰亭序》里的“一”字出现四次,“之”字出现22次,《九成宫》里的“之”字出现32次,而且还是楷书,欧阳询也把它写得一个和一个不一样。
“之”这个字,是三个笔画,算是笔画少的字了。
笔画少的还有例如“乙”字,也只有一个笔画,却也是一个常用字。例如,古代非常重视天干地支的纪年,就要用甲乙丙丁这些字,这些字的笔画都很少,但是,没有难写的说法。而且汉字笔画少的,字并不是很多。两个笔画以下的字,只有22个字。在汉字3500个常用字中,只有大约不到1%的比例,在7000多汉字里,比例更小。
笔画少就难写吗?真的没有这个道理。中国的汉字笔画最少的是一画,总数3个字。例如“一”、“乙”,两个笔画的字不到30个字,例如“卜”啊、“九”啊、“力啊”、“了”啊等等,三画的字也只有将近80个字,例如“三千”、“大才”、“小马”等等。
四画的字大约280个字,例如“比天”、“友仁”、“水文”、“六尺”等等。
五画的字约200个。六画的字约300个字,七画的字将近400个字。
八画的字超过700字。九画的字超过800字。十画的字超过900字。十一画的字约950字。十二画的字超过1000个字。
汉字的笔画从一画到十五画以上,大部分集中在八画到十三画之间。汉字的平均笔画大约八画。
其中不画适度的是五画到十画。三画一下就算少的。
我们按照《辞海》里收集的字看,三画以下的字只有约100个字。其中一画的字最少只有“一”和“乙”两个常用字。二画的字是20个。所以,所谓的笔画少的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那么,笔画少是不是难写?这主要是一个单字章法问题。
据说唐太宗曾经问虞世南如何写好“戈”字,戈字就是一个笔画少的字,但是,也不是笔画很少的字,因为“戈”字四画。四画字在汉字中有将近300个呢。
那么为什么唐太宗感觉“戈”字难写呢?因为“戈”这个字的单字的斜勾不好处理,也是这个字的主笔。
我们知道,一个字的主笔很重要,如笔势写不出来,这个字就没有神采了。
除了笔势问题,还有笔法、笔意这两个问题。
笔法是如何起笔、行笔的问题,笔意是你采用什么笔法处理起笔、行笔、收笔的问题。比如说,斜勾的勾法就有很多勾法,你是按颜真卿的勾法呢?还是按欧阳询的勾法呢?都可以,但是,要选择适当。
笔画少的字,在书法中是不可避免的。学习书法不可能抛开笔画少的字。所以,必须要客服心理上的预设难度。积极应对困难。
我们在写字练字的时候,要注意区分这样的情况,就是单独写笔画少的字,和在一篇书法作品中出现笔画少的字的时候,处理方法是不一样的。
1.单独写笔画少的字,要注意稳是第一位的,首先让这个字能够稳定。由于笔画少,任意飞动就会感觉飘起来了。而笔画多的字,由于“稳”的笔画比较多,就需要飞动一些笔画,让字活起来。
2.在一个书法作品里面,尽量注意笔画少的字在一行或者一列,这样在整个布局上,就会有不平衡的问题。
3.这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学习书法的时候,一定要在笔法“三一律”上吃深吃透。
笔法三一律就是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我们学习书法一定要把字体的笔画“三一律”学到手。
因为一个好的笔画,不但“三一律”正确,同时,也能做到笔法、笔意和笔势的正确。
如果这些都做对了,也不存在笔画少就难写的问题。
因为任何一个笔画都要符合笔法笔意和笔势,才能成为书法。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纠正一下。
笔画越少的字,不是越难写,而是写得出彩很难。
如,写个“一”。
笔画多的字,可以有针线可做。如大小,轻重,粗细,欹正等等,都可以在阴阳对比中,书写完成。即便有某些不足之处,也可以通过别的笔画,找补挽救一下。
而笔画少的字,如上面说得“一”,想在这短短的一横间,呈现自己的思想和诸多变化,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没有过硬的基本功,和超凡的悟性,想把简单的笔画,赋予丰富的精神内涵,困难可想而知。
赵孟頫在《波若波罗密多心经》中的“一”字,便韵味无穷。首先切笔,重按起笔,中锋行笔,慢慢向右上方收力,顿笔后再轻提笔,向左下方出锋。笔法干净爽利,却又非常浑厚,整个字看起来无比灵动,是一个非常出彩的字。
所以说,笔画少的字,不是难写,而是难于出彩。但话说回来,这才是书法的魅力所在,让那些勇于挑战的书法爱好者,可以迎着困难,走向更深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