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出自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一、作者简介
孟浩然,出生于六百八十九年,卒于七百四十年,今湖北人。湖北旧时叫襄阳,故后世称“孟襄阳”。他年青时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地而归。张九龄镇荆州时招为幕僚,不久回归故乡,应该是一位布衣诗人。当时背生疽疮已经痊愈,这时,王昌龄来访,与其饮酒甚欢,因“食鲜疾发”而卒,终年五十一岁。
这首诗是孟浩然西游长安,赠当朝丞相张九龄的一首诗。
二、原诗展现: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三、赏析
唐朝时期门阀制度等级森严,知识分子为了进入仕途,往往将自己的一首诗或一篇文推荐给有实权的达官贵人,以求得给予引见。说俗一点,就正如题主所说的“求官”,或者说是毛遂自荐。
作者作这首诗,其目的就是希望丞相张久龄推荐。但是,读书人是要面子的,因此又不能太露骨,还得隐讳一点。于是作者苦心孤诣弛巧妙运比兴手法,借“望洞庭”委婉地表达了不甘心隐居的求仕之意。因而在诗中不卑不亢,沒有乞求相,同时也无媚态,是一首十分得体的自荐诗。
诗的前四句描绘出洞庭湖的浩瀚壮伟,这种壮伟象征着开元盛世,反衬出自己虽有报国之志,但仍闲居在家的状况。再由景入情,十分自然地过渡到后四句的“欲济”而无舟,观钓“羡鱼”,是作这首诗的目的。
作者求推荐引用“赠”含意清楚而不露,却又用意分明地表白出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并不甘愿隐居于世,而是想为国家做出一定的贡献。
诗中第一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对仗工隐,形象开阔,气势雄伟,是歌咏洞庭湖的名句。
“坐看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出自典故《淮南子•说林训》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暗用古语表示有心出仕的愿望而无人援引的意思。“垂钓者”比喻为当官有权力的人。“羡鱼情”暗喻自己求官的愿望。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不知诸位有否不同的理解,深望探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最后两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赏析:八月洞庭涨秋水,湖波浩荡与岸齐。水气弥满充塞虚空,湖天相连混然一体。气雾蒸腾笼罩云梦泽,浪涛翻滚摇动岳阳城。想渡大湖又没有舟揖,闲居无事愧对盛世贤君。坐下观看垂钓者,怅惘空怀羡慕情。这首诗是歌咏洞庭湖景色的名篇。前两联着力描绘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振岳阳的壮观,气势雄伟,形象鲜明飞动,表现诗人的广阔胸襟。后两联由眼前景物的触发转向抒情。诗人面对浩淼无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愿望,无人引见,就好像欲渡洞庭而无舟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求官的意愿和求荐的心情。沈德潜《唐诗别裁》对此诗有评:'起法高浑,三四浑阔,足与题称。读此诗知襄阳非甘于隐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