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呢,咱们说说“老而不死是为贼”。哈,这尊老敬老本来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怎么会有“老而不死是为贼”这么句话呢?而且现在有的那年轻人呀,呃,看不惯老年人的一些行为、一些习惯、一些举止,就经常骂这么一句,“哼!老而不死是为贼”。而且还引经据典,有理有据,说了,“啊,这可不是我发明的啊,这可是孔子说的,孔圣人都这么骂,我有什么不能这么骂的?” 那位说了,孔子那可是最讲究礼的,他能说出这话来?他怎么骂街呀?唉,这话还真是孔子说的,但是那意思呀,可不是这意思,这是让后人断章取义,给歪解了。
“老而不死是为贼”呢,是出自《论语 宪问》,原文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什么意思呢?原壤呀,是孔子的老朋友,这个人呢,随心所欲,不拘小节。最出名的一件事呢,就是他的母亲去世了,孔子前去吊丧。按理说呢,这原壤应该表现出非常悲痛的样子,唉,妈死了吗,甭管谁来了,来人吊唁,孝子得磕头,孝子头满街流吗,可是孔子一来,这原壤反而唱上了,在那儿唱歌。孔子的学生可就看不下去了,一个个义愤填膺,“师父,您瞧您认识的这人,啊?他妈死了,他跟哪儿唱歌?什么东西!这一点礼法都不讲呀!您赶紧跟他绝交,少跟他来往吧。要不回头您都跟着他跌份!”孔子听了直摇头,说“唉~,你们别看他在那儿唱歌,但是他心里并没有忘记母亲。你们不了解他,啊,只有我懂他。我和他是老朋友了,不能因为这件事而跟他绝交。”
说是有一次,孔子遛弯,一看,呦,这不是老朋友原壤家吗,啊,我可不能骂着过去。啊,那就卷着过去吧。哈,不能漫门而过。于是就进去拜访原壤。原壤呢,正在那儿晒暖儿呢,他本应该出门迎接老朋友呀,可是他没动地儿,而是在那儿“夷俟”,唉,就是叉着腿在那儿坐着,等着孔子。古人呀,都是跪坐,这叉着腿坐呢,叫“箕踞”,在那时候,这是一种特别傲慢无礼的坐姿。孔子一看他这德行,气儿就不打一处来,上去就骂他两句,说,“你呀,小时候,你就不懂得敬顺兄长;大了大了吧,你又没有什么说得出口的成就,啊,一事无成;现在老了,你还不死,你呀,就是一害人虫!”这原壤也不生气,可是呢,也不动换。孔子呢,就拿这拐杖呀,敲他这小腿。“说你呢唉,靠边点,给我让个地儿。”哈。
原壤呢,他能在母亲的丧礼上唱歌,就说明他这个人呀,不拘礼法。他对他妈都这样,那就更甭说对待老朋友孔子了。那从礼法上讲呢,丧母唱歌可比那箕踞而坐严重多了,那样儿~孔子都没和他绝交,就说明这孔子对这箕踞而坐呀,也没往心里去,而说他“老而不死是为贼”,还敲原壤小腿呢,唉,那也就是跟他开开玩笑,哥儿俩过这个。现在也是这样,俩好朋友,你骂我一句,我打你一下的,啊,那是关系好的表现。
那后人呢,不求甚解,断章取义,愣是认为孔子在那儿骂大街呢,啊,你老不死的,老而不死是为贼!那这可就冤枉孔子了。不过现在有的那老年人呀,倚老卖老,为老不尊,有偷公交司机盒饭的,有为了个座位打人骂人的,还有更混蛋的,抢司机方向盘的,唉,真不知道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说那些人“老而不死是为贼”呀,呃,那是在恰当不过了!
这是个伪命题,原话是“老而不舍视为贼",是指人老了不要什么都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