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句话,存在争议。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是真的,为了统一思想,搞改革需要;独尊儒术,是儒家给自己贴金的,故意恶心法家、道家学派。
有以下几个原因:
1、在汉武帝之前,汉朝采用黄老之术治国。而黄老之术,主张君主“无为而治”,抓好主要政治纲领,不要过多干涉老百姓。同时,注重休养生息,提倡轻税薄赋,减轻人民负担。这些主张,得到汉高祖刘邦、吕雉、汉文帝、汉景帝的重视,简单地说,汉朝开国坚持"黄老之术”基本国策,100年不动摇,实际上满打满算也就坚持了60年。到了汉武帝这里,国情、民情都开是发生变化,他认为黄老之术不适应当前治国,需要新的政治纲领与治国理论。(很多人误认为,黄老之术就是道家思想,严格地讲它是道家的左派,并不能全部代表道家全部思想。)
2、汉武帝雄才大略,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年青人干劲足,热血沸腾,斗志旺盛。但他知道,要改造汉朝,首先要改造汉朝思想与文化,汉武帝知道政治理论与意识形态很重要,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节奏。汉武帝知道黄老之术,不适合汉朝了,再这样无为而治,还得受匈奴的鸟气。汉武帝政府,迫切需要新的政治理论,及官方主流意识。这个时期,儒士董仲舒的“大一统”政治理论很符合汉武帝的胃口,于是开始磨合。汉武帝需要新的理论,支持他搞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政治理想。董仲舒,也需要借助汉武帝力量,为儒家注入政治势力,排挤其他学派。儒家,也是在董仲舒的推动下,才从不入流的学派,成为官方主流学派之一,后来成为官方主流文化思想。
3、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是真的,为了统一思想;独尊儒术,是儒家给自己贴金的,故意恶心法家、道家学派。汉武帝,是个明白人,儒家那套理论只是适合作为官方主力意识,天天在大汉新闻联播念念,读给老百姓听很适合,教化老百姓好好做个顺民可以。真要用来治国做实事,还是得靠法家那套理论才有用。所以,汉武帝一直是“外儒内法”,包括后面的汉昭帝、汉宣帝、汉元帝,甚至是后面的刘秀等人,都是沿用汉武帝刘彻的治国套路“外儒内法”。
所以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句话很不要脸,纯粹是自己给自己头上带光环。
汉高祖刘邦做皇帝的时候,曾去孔子的家乡祭祀过孔子,使儒家的学说受到社会更多的重视,但是,当时其他学说也都有不小的影响,与儒学并存于思想文化领城。汉武帝继位的当年,就以对国家统治有妨害为理由,罢免所有研习法家、纵横家学说的“贤良”,由此改变了以往听任各种学派自由争鸣的政策,迈出了统一学术思想的第一步。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贤良”考场上,批评法家思想是使秦朝二世灭亡的主因,宣扬经过改造的儒家理论是夏、商、周几百年统治得以巩固的指导思想,提出应废止其他各家学说,而尊崇儒家学说为唯一指导理论。汉武帝从此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