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名字,这是毋庸置疑的,东汉末年就有一位才女蔡文姬,她的原名是蔡琰,原字昭姬,后避讳司马昭,改字文姬,所以这位东汉末年的才女不光有名,还有字号,简直跟同时代的男同胞毫无区别,现在就来谈谈对古代女子起名的一些看法。
最早的姓氏跟女人相关
中国的上古时期最早是母系氏族社会,那时候的女性在生产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各个部落之间以不同的“姓”来予以区分,最早的一批姓氏几乎都是以女旁为主的,比如姒,姬、姜等姓氏。
到了父系氏族社会以后,随着人口的繁衍日渐增多,同姓部落之间开始增加名字来区别不同的人,这就是最早的姓名起源。
古代社会男尊女卑,很多女子只有名无姓
自从进入父系社会以来,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女性在整个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称呼女性普遍的做法就是在父姓后面加上“氏”,比如曹氏、陈氏,汉代,自从西汉武帝开始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家思想成为国家正统以后,儒家礼教对于女子提倡三从四德等道德约束,其实质就是要女子处于从属地位,到了东汉以后,“男尊女卑”的社会伦理逐步加深,女子对夫家的依附进一步加強,对于女子的称呼普遍是冠以夫家姓加上“氏”,比如东汉末年的小乔,本姓桥,嫁给周瑜后,改称周氏夫人,这种影响非常深远,持续长达两千多年,只到民国时期女权运动的兴起,这种状况才得到缓解,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提倡男女平等,人人都有名字。
很多史料记载女子较少,有名有姓的更少了
古代毕竟是个男权社会,一般的史官只会记载男子的生平事迹,对于女子则是少之又少,能够留下有名有姓的女子基本上属于当时比较出类拔萃的人物,比如篇首提到的蔡文姬,她本身博学多才,曹操向来喜爱文学,多次接见蔡文姬同她交流文学,她的名作《胡笳十八拍》,流传至今。
在男权社会里,能够崭露头角的女子真是凤毛麟角,能够被史官有名有姓的女子更是极品中的极品了。很多女子的名字很好听的,像李清照、谢道韫、薛涛、鱼玄机等。
结尾
在古代社会,大多数女子属于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她们的地位低下,只有姓没有名,在浩瀚史海里属于匆匆过客,因此给世人以为古代的女子都是没有名字的,这种观念是片面的。
有名字,但都多见于上层贵族,虽然那时女子的地位并没有太过低下,但下层人民缺乏知识无法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