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觉得是因为他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羞愧,他认为自己一辈子都在做错事,已经丧失了生存下去的希望,所以才选择自缢来解决自己。
刘牢之为什么要自杀呢?这是一个关键问题,有人说是因为桓玄容不下他了,那么刘牢之到底是怎么一步步将自己手里的一盘好棋给下的乱七八糟的呢?江湖小晓生带领您走进一个不一样的刘牢之。
第一,北府名将出身,手握重兵却不自知。
我们要先了解一个人,创立北府兵的谢玄,他本就是大将军桓温的部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决定刘牢之未来命运的人,正是桓温的儿子桓玄。也就是说刘牢之上来以后,跟桓玄之间一定有某种关系。
东晋时期的名将,有很多都是出自北府兵。这支军队是谢玄创立的,而刘牢之也是谢玄发现的。当时的北府兵是相对来说比较公平的军队建制,只要你有军功,那就会给你升官。刘牢之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北府名将,跟这条制度是有关系的。在对付前秦的战斗中,刘牢之屡战屡胜,所以得到了谢玄的推崇,成为了北府兵的灵魂人物。可是他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重要啊,当时权贵们都想拉拢刘牢之,而刘牢之始终都想不通,这些贵族们为何放下身段跟自己套近乎。
第二,投入王恭门下,帮助他镇压司马道子。
刘牢之这个愣头青,认为王恭出身贵族,是一个崇高的值得尊敬的人,所以就按照他的意思去办了。皇族势力果然被镇压下去,刘牢之本人都不知道,原来自己的力量这么大。
东晋王朝的皇族一直以来都没有实权,这是非常残酷的现实。就算是开国皇帝司马睿,也是跟士族权臣平分天下,所以更加不要说后代皇族了。这个时候的王恭显然就是士族权臣的代表人物,他拉拢来刘牢之,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平定皇族的势力。这个时候的王恭却翻脸不认人了,他认为刘牢之智商有问题,毕竟是低等贱民出身,所以对刘牢之非常不尊重,像狗一样使唤刘牢之。
第三,调转枪头灭王恭,投入司马道子帐下。
他如果造反的话,说不定就会被王恭给灭了,而这个时候司马道子托人找到了刘牢之。那刘牢之果然思想动摇,将王恭给出卖了,最终司马道子杀掉了王恭,将士族势力击败,皇族权力得到了巩固。
王恭居然这么对待自己,刘牢之心里也十分苦闷,但是他不能做什么啊,因为王恭此刻已经成为第二个桓温,掌握了整个东晋大权,控制国家的命脉。不过他们知道,这件事是刘牢之功劳最大,所以给了刘牢之非常多的赏赐。他们也知道刘牢之之前被王恭羞辱,这才背叛了王恭,所以司马道子对刘牢之十分尊敬,处处都要询问刘牢之的意见。这就让刘牢之有些不太舒服了。
第四,担心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出现,刘牢之背叛司马道子。
现在司马道子又跑来跟刘牢之商量讨伐拥兵自重的桓玄,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一来桓玄的老爸,那是他老上级的领导,是北府兵的元勋。二来自己出身低微,人家桓玄丝毫不计较这个,曾经跟自己称兄道弟。
这个时候的刘牢之十分不舒服,你堂堂皇族代表人,居然对我这么一个带兵打仗的如此尊敬,这难道不奇怪吗?加上现在自己身上多了如此多的职位,统领的州郡名字连他自己都数不过来,难道这还不是功高盖主的表现吗?再说如果讨伐桓玄成功了,那刘牢之自己又将成为功盖盖主的人。刘牢之心里苦啊,而这个时候桓玄主动送来了一封信,直接导致了刘牢之背叛司马道子,成了桓玄门下之人。
第五,桓玄剥夺了刘牢之军权,从此刘牢之一蹶不振。
刘牢之果然上当了,他出兵摆平了司马道子,桓玄彻底掌握了南方的军政大权。此刻的刘牢之才发现,自己上了当,因为桓玄将他的兵权给罢免了,给了几个空头衔他,从此他跟军队失去了联系。
桓玄的来信使得刘牢之彻底动摇了,俩人的关系本身就不错,现在桓玄又给他陈述了现实的道理,这是刘牢之所不能接受的,因为刘牢之本人一生都在带兵,此刻没了军权他还能有什么呢?这个时候的刘牢之选择了自杀,因为他已经众叛亲离,没有人再会出手帮助他,因为他背叛的人太多了。
第六,刘牢之到底做错了什么?他的一生有何教训?
其实我个人倒是认为,他最大的错误是没有认清自己的实力,也没有看懂当时的局势,甚至有一种自卑情绪隐藏在他的骨子里。
表面上来看,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就是不断反叛,三次反叛让他众叛亲离。为什么这么说呢?他当时已经是北府兵第一领袖,手里掌管着东晋大半的兵马,那是战斗力非常强悍的兵马,可是他却不断地被贵族和皇族玩弄于股掌之中。他从来没想过自立门户,在那个纷乱的年代,桓温想过自立门户,桓玄自立门户了,甚至王恭也想过自立门户。可就是刘牢之没想过这么干,为什么呢?而这些人恰好是抓住了刘牢之的这一缺陷,才导致了刘牢之一生的悲剧。
北府兵的创建,一是为了解决世兵制下兵员战斗力低下的问题,二是谢氏为了协调与荆州桓冲的关系而建立的。彼此相互协作,相互震慑,较好的压制了上游的反叛之心。刘牢之也是在这个时候参加北府兵,成为谢玄部下而在淝水之战建立功勋。但没过几年,他就因对抗慕容氏失利而被罢黜。
近十年后,王恭依靠外戚之便控制了北府兵。此时北府兵几乎已经完全脱离了谢家的控制,成为贵族争权夺利的工具。刘牢之被王恭看重,重新启用,对抗王国宝。不能想象刘牢之在这些年都做了些什么大事,但复官之后他的表现只能说非常一般,仅仅是以一介武夫的形象出现在晋末各方势力斗争白热化的战场上。先后背叛王恭、司马元显、桓玄,最终自杀而死。
他的失败不等于北府兵的失败,北府兵这一支晋末重要的军事力量,最后通过北府出身的寒族刘裕的复兴,最后成为了时代的胜者。刘牢之的失败是他个人的失败,没有政治思想,又不能顺应时代,寒族武士在这个士族横行的年代,无法发挥实力而黯然退场的例子,在那个时代,不只有刘牢之一个。
个人想谈谈一个问题,为啥北府军不肯跟刘牢之造反了?根本的原因就一点,大家都认为刘牢之赢不了。为什么大家认为刘牢之赢不了?一句话,进退失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