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宗朱祁钰短暂的一生中,遇到两次改变自己和大明王朝命运的机会。
其一,土木堡之变之后。
明英宗朱祁镇成为瓦剌的阶下囚,大明朝廷乱作一团。此时的京城很快就会面临瓦剌大军的进攻,危在旦夕:兵力不足,人心惶惶,官员中投降派和逃跑派成为主流。代理国政的朱祁钰,临危受命,在于谦等重臣的拥立下登上皇位。这个时候的朱祁钰本不愿当皇帝,为了大明江山社稷,挽狂澜于既倒,不得已而为之。事实证明,朱祁钰不是个庸才,算是个比较称职的皇帝。
其二,京城保卫战之后。
君臣一心众志成城,京城保住了,大明无虞。品尝到帝王权威的朱祁钰,逐渐适应了高高在上俯瞰众生。于是他决定不光自己要把皇帝继续当下去,死后更要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孩子。当然,这么做是有阻碍的,那就是他的兄长朱祁镇回来了。
朱祁钰多少还感念兄弟之情,给他的哥哥朱祁镇一个名号“太上皇”,没有下什么黑手,而是给软禁到南宫。
朱祁钰儿子早夭,自己不堪打击也卧病在床。这就给投机的大臣和不甘寂寞的朱祁镇创造了机会。“夺门之变”发生,朱祁镇卷土重来,成功登顶。朱祁钰被囚禁,不久离奇死去。当初拥护他的大臣如于谦等,以谋逆之罪下狱,后全部被杀。
“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这是范蠡劝谏越王勾践的话。意思是说,上天给予的,必须接受,反之就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用这句话来评价朱祁钰的话,也算比较中肯。
毕竟皇位之争,成王败寇,任何情义都是浮云。而优柔寡断的朱祁钰最终失败,在朱祁镇归来之日就已注定。
天予弗取,必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这句话出自于司马迁的《史记·越王句践世家》翻译成现代的白话文就是:上天赐予你的,你不要,反过来却遭到了上天的责怪,时机到了不行动,就会自己遭殃。
代宗皇帝(朱祁钰)于国家危难之际,任用于谦等人成功组织了北京保卫战。击败也先,至此一役,培养出大批忠臣良将。明王朝中兴有望。
然而对待英宗(朱祁镇)回朝,优柔寡断。没有及时处理掉这个定时炸弹,最终被囚身死。于谦等人也被英宗杀了。明王朝至此由盛而衰。
明代宗朱祁钰(1428年—1457年)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母贤妃吴氏,明朝第七位皇帝,年号景泰(1449—1457年)。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长兄朱祁镇即位后封其为郕王。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爆发,明英宗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次年改元景泰。朱祁钰在位七年间,知人善任,启用于谦等正直之人,使得江山社稷转危为安,可谓英明之主,但是在天性之间未能尽善尽美,因而使得奸臣乘机作乱,这是他的缺点。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二月,明英宗废朱祁钰为郕王,软禁于西苑。不久朱祁钰去世,享年三十。
小编一句话总结:连兄弟都不敢杀做个毛线皇帝啊。参考唐太宗,宋高宗等。皇权之争岂容得半点优柔寡断,手足之情。所以这句话天予弗取,必受其咎来评价他还是有点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