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人的卫生观念是不断进步的。
我们现在的觉得清朝人的辫子“又脏又臭”,而当时的人可能并不这么嫌弃自己的辫子。你看晚清的老百姓照片,衣服不仅破,而且还“油光发亮”。没办法,条件就这样。
例如我国古代北方,由于条件限制,很少洗澡。尤其是在寒冷的秋冬季节,为了少生病,普通老百姓基本没人洗澡。脏吗?习惯了就好了。大家都这样,谁也别嫌弃谁埋汰。辫子脏了怎么办?梳辫子啊!顺道还能抓虱子。
那时候的欧美也不在么样,他们也不爱洗澡。法国研发香水,就是为了掩盖身体散发的臭味。
再拿我们这代人小时候举例:夏天还好说,其他季节,也就是过年时洗一次澡。没办法,条件不行。衣服一周一洗,就算勤快的。冬天能穿一个月不换的。看小时候照片,冬天都是两袖“油光”,脸腮还有冻得红痂。
再看现代,两天不洗澡就感觉不舒服,衣服没有穿过两天的,必须天天换洗。下班就把换洗的衣服扔洗衣机了,睡前就要冲个澡。
其次,在清朝,男人不留辫子也不行啊。
清朝当家做主以后,喊得口号就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你要是不剔一个金钱鼠尾辫子,肯定会被拉出去砍了。
所以,万般无奈之下,都留了辫子。
虽然在之前,我们也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剃发。但是,头发可以随意散着,还比较好搭理。而留辫子以后,不仅需要经常剃掉头上多余的毛发,还要经常编辫子。因为,头发经常辫在一块,很容易进入脏东西、变形。
于是,剃头匠就成了一个行业。他们干的就是剃头、洗头、刮胡子、编辫子的活。条件差不多的,就会在街上找他们收拾辫子。有钱人爱干净,找剃头匠的频率就高点;没钱的没条件爱干净,剃头的频率就少点。
(文|勇战王聊历史)
对,清朝人都留辫子。但是,只有贵族集团,包含皇族,各级政府官员,士绅和商人及农村的地主,这类人员由于不需要从事体力劳动,也有条件进行日常的梳理和清洗,所以,这些人是真正的辫子族。
至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包含贩夫走卒和各地农民,由于他们长期从事体力劳动,也没有条件清洗,所以,这些人基本不留辫子,而是留着适合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简易发型,称不上真正意义的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