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三国战乱原因是天灾人祸,是朝廷的腐败道之诸侯纷争,三国时期是魏蜀吴相互逐角,谁都想统一天下,致使八十余年战乱不休,也使人口严重下降。,,,自光武帝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后,经过光武帝明帝两代的精心治理,形势大好,国力日升。到章帝时期,国力达到东汉时期的鼎盛,人口也为最多,达到了56oo万人。和帝时期,东汉王朝的人口径济保持稳定上升,但和帝英年早逝,从此东汉王朝江河日下。东汉自光武皇后阴丽华开始,太后参政,外戚专权,唯有明帝马皇后及外戚不参于权力之争。章帝的窦皇后,和帝的邓皇后,安帝的阎皇后,顺帝的粱皇后,都是太后执政,外戚专权,而且愈演愈烈。桓帝与宦官铲除外戚大将军梁冀,皇帝并没有收回权力,出现了宦官夺权,从此大汉江山风雨飘摇,天灾人祸滋生,人口大减。到灵帝时期,全国户籍人口为45oo万左右。因汉室衰微,加之天灾,184年,在北方地区,由太平教张角张粱张宝兄弟发动了黄巾大起义,起义军影响到7州36郡,朝廷无力有效征剿,下诏让各地州郡自行击贼,允许地方官僚巨贾自起私兵护卫。自此天下群雄四起,连年战乱不休,加之中原地区连年干旱,有些地方甚之颗粒无收,民不聊生,人口锐减。
汉末三国时期,经过了官渡、赤壁和彝陵三大战役,对方几乎是全军覆灭,三大战役损失了5O万以上的士兵,士兵们是一家人的主要劳力,是时代的动力。一家之主不在了,生产力低下,社会经济和生产得不到发展,就得饿死人,加上天灾、瘟疫、战争,还有各诸侯为了一己之私,在战争中屠城,尤如曹操在《嵩里行》诗歌中的描写当时的景像: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三国建立后,曹丕三次伐吴,诸葛亮连年北伐,东吴策应伐魏,每场战争,白骨成堆,也是人口减少的重要原因。263年,魏灭蜀后,魏官方清查蜀汉户籍资料,蜀国28万户,94万人,士兵12万,官吏2万余人。这显然不足为证,最多是益州地区蜀中的户籍及成都户籍资料,肯定不包括南中地区,也许还有许多隐形人口,是不愿或无力交纳国家赋税的,才隐瞒不报。不然蜀国每8个人要养一个兵,40个人要养一个官,负担得起吗?当时的吴国有人口23O万,士兵23万。魏国人口43O万,士兵45万。当然肯定三国时期总人口要高于这个统计,蜀国连南中地区人口至少超过2oo万,吴国超过3oo万,魏国超过6oo万,在魏灭蜀时,三国总人口应在11OO万一12OO万之间。从汉末灵帝时间的184年到魏灭蜀的263年,在汉末三国时期的8O年时间里,全国共减少人口约33OO万人,人口的损失率达76%!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皇帝无能,朝政腐败,地方割据,就是一个乱,老百姓流离失所,瘟疫横行。5000千万人,到三国初期就剩了不到800万,可见战争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老子道德经曾说过,大军过后必有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