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记载。根据考古学的发现,良渚文化的特点是宗教色彩浓厚、种稻养猪、以玉器为礼器、善于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目前的史书对环太湖平原上古时期的描述,就没有符合上述特点的。良渚文化在史书上没有记载,后世史书的局限性、良渚本身的时代性,是有关系的。
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史籍,不会早于周代,其内容是周人对当时以及更早历史时期的记载,以及周人根据这些历史事件拟构出的政治伦理和意识形态。与周人有过直接关系的是商,与商有过直接关系的是夏。以周人为主体的早期史书,其外延最多是夏商时期的夏商活动区域——即以中原为中心的河南、山西南部、关中、冀鲁交界这一地区——的历史事件,良渚文化的存续时间尚在目前我们认为的夏代之前,很可能和夏并没有直接的接触,自然史书就不会记载良渚的历史。
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古本竹书纪年
就良渚文化自身的时代性来看,很可能还没有形成文字,那么也就没有自己的历史记载传统,继承良渚的马桥文化文明发展程度还不及良渚文化,也没有文字发现,所以也不可能记录之前历史时期——良渚时代——的历史。和良渚有过交往的人群,也没有形成文字,更不可能记录良渚的历史。
良渚文化的遗址分布(良渚古城附近)
所以,良渚文化对中国文化整体的影响,就只能从物质领域来考察。现在我们喜欢玉、喜欢玉上的雕刻,历史时期对玉琮的珍视,可能就是良渚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良渚文化的代表器物——玉琮
良渚文明是现代考古据地名所起的名字。但因无文字发现不能与现有文献相对照确认断代。
但用现代技术鉴定良渚文明的确有五千年历史,而形制已具原始国家形态。一个中心文明往外辐射附带相联性的一系列文明。中华文明五千年已成实锤,现在西方人可以否认夏的存在却无法再否认我们已有五千年。
但正如开头所说,无文字互证,即使良渚文明确在史记里,那他记载的也只会是以炎黄这样的名字记下来,良渚文明在年代上经现代科学手段已证实大约与炎帝黄帝同时代。但太史公写史记时也不会知道几千年后,有后人将某个黄帝或是炎帝时代的故城挖了出来,并命名为良渚。所以无法史书作相关标明指示后人。而在良渚遗址中也没有任何东西能与史记明确关联起来。无法明证相互间关联。
所以说那段时间的历史不是史记没有记载,而是记载的名字肯定不是良渚,而后人又找不到文献与实物的关联点。对应不起来,不知哪段是哪段,也不知那里是史记中的哪里。只能帮这个遗址起个良渚文明的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