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的礼法中,姓是宗族的标志,在名字中也体现宗族观念。首先表现在名字排行字辈上,一个大的宗族不同辈分的宗亲的名字,用不同的汉字来区别,这个汉字便称为字辈。一些大的家族都有一个家谱,家谱就是宗族按字辈排列的谱系。
自古以来,排行字辈的家谱最有代表性的是孔氏和孟氏家谱了。历代的孔氏家谱详细记述了曲阜孔氏家族名字排行字辈情况,孔子之后,各代都有排行字辈。如元代时孔子的54代孙都用“思”字,55代孙用“克”字。
明初洪武帝赐孔氏八个辈分用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洪武元年(1368年)孔子的第55代孙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1384年)孔子的第56代孙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清代为避雍正、乾隆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明天启(1621年—1627年)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第64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民国八年(1919年)由75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86代至105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氏家族人名的辈分用字,表现了汉民族宗族连续的尊卑有序,维护宗族的团结。不论同一宗族的人居住在什么地方,只要通过名字便可知是同宗族的人,分清长幼。例如:孔克昌为孔子55代孙,孔希范为56代孙,孔祥熙是孔子75代孙,孔令辉为76代孙,孔德成为孔子77代孙等。
上图孔垂长先生
孔德成在民国初年袭封衍圣公爵位,1935年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之子孔维益先于其去世,因此由孔德成长孙孔垂长接任。孔垂长之子孔佑仁于2006年出生,为第80代。
孔子的学生颜回、曾子以及后世的孟子后代也一律按孔氏家族排行字辈命名。
孔,颜,曾,孟是一样的,不过后来,颜姓外,其他三姓是一样的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