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姓氏都有他的发展史,而几千年来经过发展迁徒,定居不一,繁衍壮大,族人增多,有分岐的,有各立门户的,有自己的堂号,也就是各取自己的堂名,比如,王氏三槐堂现以下有二十几个分支,他们各取自己的堂号,各有修谱权利和字辈的排列,修谱的目的是让后人不要忘记自已的出生,认祖归宗,知道自已的出处,堂名是进一步归拢子弟的出处,全国各个姓氏都是一样的道理,要想修缮好一部完整的家谱,一,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去撰写。二,要有一定的时间,走出去调研,摸信息,迁涉到多省多地,甚至迁涉香,澳,台地区,还有的迁涉到国外华侨,都要摸底归宿。
三,要有一定的财力,外出调研坐车吃饭等都要用钱的。四,要有专人专门负责制完整的去完成此项重大任务,五,要有恒心和耐心去完成,要想撰写一部完整的家谱,没有十年八年的时间去走访,调研,采纳,商確,从史学家书籍中找答案,找一定的理论根据,找本族的来龙去脉,要找自己的堂号,这些都不能少,否则,修缮的族谱不完整,不能说明问题,修谱不能光听说是没有足夠的理论根据的,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已冲淡了家谱的概念,他们不相信这东西,有的青年人连自己的祖爷爷的名讳都不知道,只知道叫爷爷,向上更不知道,你问起他的堂名,祖宗何在,祖籍哪里人氏,他更不知道,所以各个姓氏如有条件的话,理一理自已的族谱也好。很有必要,以上是个人对修缮族谱的看法,请见谅。
我姓马,家里的长辈很多,但大都遗散各地,曾经最早的家谱是有的,但历经沧桑洗礼早已丢失,后经家族尊长商议在2016年得以重新编纂留给后人谨记,家谱的重要性是一个家族的血脉传承,是表达对祖先的敬意、感恩、不忘本,从古至今前辈人是如何走过了春秋风华,历经了那些磨难和挫折进而保全了家族的兴旺得以延续,无论是流浪、是达官显贵、是普通百姓,祖先到底是谁,家族是从哪里起源皆有载录,我是家族谱中第十二代孙,据祖上流传教我所知,我们家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出的,具体考证是有的,族中最长者名叫马铭福,也就是有记载的第一代祖先,在家谱中名望最高的是我的祖爷爷马席珍,曾就任咸丰皇帝时的要职——内阁中书,相当于现在总理的职能,后来我拍摄了纪录片《马家大院》以敬祖先,片中的内容全部属实,马家大院的那个时代算是最辉煌的时代,创办实业,兴办教育,提倡清廉,忧国忧民,德高望重,在当地有着很大的社会影响,祖先的光辉得以保留和记载,会直接影响下一代人的行为与处事,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没有祖先的叮咛后人容易犯错误入歧途,对祖先的敬重就从家谱开始,中华传统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