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当时的阵容班底来看,西班牙还不具备夺冠的实力,但坐拥托蒂、皮耶罗、维耶里和因扎吉的意大利队,却是十足的夺标大热门。
上世纪90年代及本世纪初,绰号“小世界杯”的意甲,是全球最有竞争力的联赛。而在本土联赛的带动下,意大利也涌现了一大批实力出众的国脚。以2002年的那支意大利队为例:在门将位置上,拥有巅峰时期的布冯、托尔多和阿比亚蒂,左后卫是老将马尔蒂尼和科科,右后卫有帕努奇、赞布罗塔(当时踢中场居多),中卫位置有内斯塔、卡纳瓦罗、马特拉齐和尤利亚诺。中场有加图索、扎内蒂、托马西、迪比亚吉奥、托蒂和多尼,而“美如画”的锋线,则同时集结了因扎吉、维耶里、皮耶罗、德尔维奇奥和蒙特拉。几乎在每个位置上,意大利队都有2名实力出众的球员,这足以保证球队应付密集的世界杯赛程。
比较可惜的是:时任主帅特拉帕托尼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主帅。在他的主力阵容中,必须设有2名防守型中场(托马西+扎内蒂,或者是托马西+迪比亚吉奥),而不再年轻的马尔蒂尼,则经常要在边路面对对手的反复冲击(当时的马尔蒂尼,已基本转型为左中卫)。小组赛阶段,意大利1胜1平1负,依靠皮耶罗在末轮的“救命球”才杀进淘汰赛。随后,“蓝衣军团”就在1/8决赛中被韩国队淘汰出局。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球迷为这支意大利队感到惋惜。如果不被黑,或许托蒂、布冯、卡纳瓦罗和内斯塔,都已是2座世界杯在手。在这届世界杯结束后,马尔蒂尼也宣告退出国家队,对一代旗帜来说,这样的结局实在太过遗憾。
那时的意大利纸面实力应该是和阿根廷,法国,葡萄牙属于第一档次,即前中后三条线都有一到两名世界级球星压阵,最后的德国和巴西阵容纸面没有那么齐整,德国巴拉克和卡恩,其余都是角色球员,巴西三R其余都是角色球员,但是赛会制的比赛往往就是这样,根据对手制定比赛战术从而赢得比赛,就算11名顶尖球员一个队也不一定会夺冠,当年的法国不是更强吗,齐达内,维埃拉,亨利特雷泽盖,但是小组都未出现,当时的西班牙也就是世界八强的实力,意大利如果有一个合适的教练的话会更好,毕竟金牌教练确实老了,并且战术也确实保守,阵容猛将如云,小组赛打得如此狼狈确实不应该,我认为与其黑裁判,教练更是淘汰意大利的另一个重要推手,没记错的话,特拉帕多尼就是因为带队拜仁无法突破欧冠被解职的,教练和裁判一起淘汰了意大利,四个纸面实力最强的队全部止步八强之前,三个小组未出现,一个十六强,这样看意大利还算是不错吧,好在四年后捧得了大力神杯。